五常市人民政府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党政文件

党政文件

五常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五常市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10-27 点击数: 记者:信息员

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五政办发〔201711 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各乡(镇)政府,各有关单位: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五常市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按照通知要求,认真贯彻执行。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五常市人民政府办公室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2017年317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五常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一、气象事业发展的现状与形势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五常市气象事业按照“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保障作用,锐意改革管理机制,优化外部发展环境,为五常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全面推进了气象现代化建设,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初步构建气象与农业、环保、国土、水利、供水、排水、供暖、清冰雪、交通、民政等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全面普查气象灾害并开展气象灾害影响风险评估;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初步建成省、地、县、乡四级联动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综合气象监测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气象预测预报预警能力稳步提高。建成可视化会商系统;1个国家级新型自动站、1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24个区域自动站;城市内涝气象监测站网初步成型,实现大范围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100%,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90%以上。广泛应用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等各类观测资料,建设气象预报服务平台与灾害性天气短临预警平台;建立暴雨、寒潮、大风、高温等灾害天气预报系统,短期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0%以上,气温预报准确率达80%,短时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到60分钟,气象灾害预警准确率达80%。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与农村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设立气象服务站,发展气象信息员共700人,确保区域自动站、大喇叭、显示屏等设施覆盖乡镇村屯。将我市9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及乡镇政府等重点服务对象纳入信息库,对接需求并及时反馈。深入开展农业气候资源精细化区划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强化县域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和科技示范园气象服务能力。建立市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平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100%达到标准化。5年内,抗旱增雨、防雹减灾作业600余次,发射炮弹23000余发,火箭弹150余枚,经济效益达15亿元,为五常市食产量连创新高做出贡献。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扎实推进。发布供暖节能气象指数,指导看天烧火、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建筑物设计规划提供气象依据;完成精细化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开展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防汛预报预警系统。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推进管理机制改革,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形成政、事、企独立运作的新型气象管理体制机制。目前,本科以上学历占职工总数的90%,硕士学位比例达20%,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70%。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依法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党的建设与廉政建设。防雷安全设施“三同时”纳入乡镇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发挥廉政风险防控平台“防火墙”作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执行“八项规定”,防止“四风”反弹,文明单位创建持续推进。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二)“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五常市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决胜阶段。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市气象局的精心指导、大力支持下,相继建设业务平台,迅速发展成为业务能力提升快、硬件条件好的单位。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全面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市气象局各项要求部署。强化为农、防汛、防火、城市内涝、雾、霾整治、清冰雪等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融入哈尔滨国家商品粮基地核心区、绿色食品生产样板区、高效生态农业先行区、统筹城乡发展先导区及蔬菜基地建设。适应大数据、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新趋势,加快构建创新驱动的气象业务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城市规划与应急保障的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在种植结构调整、云水资源开发、湿地保护、风能与太阳能利用方面发挥气象科技支撑作用,构建有五常地域特色的气象服务体系。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综合观测能力不能满足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需求。观测站网的种类、布局、密度、现代化水平、自动化程度与社会服务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专业气象观测亟待丰富,维持保障能力有待加强。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二是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公共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预报预测预警业务平台有待完善,气象灾害预警能力与气候预测水平亟待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与社会公众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城市气象保障能力与精细化为农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三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灾害性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和覆盖面有待增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较弱。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四是应对气候变化基础工作、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需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基础性研究有待加强、科技支撑能力不足;人工影响天气机动作业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加强。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五是因县域差异,事业发展不均衡。现代化建设水平不高、人才结构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衔接不够。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六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匮乏,社会管理能力有待加强。亟待加大高层次人才与业务骨干的培养引进力度;气象行业管理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行政执法能力、依法发展气象事业的能力有待提高;创新驱动、科技支撑、软实力有待提升。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期间气象事业发展谋好局起好步。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学管理,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智慧气象,进一步强化气象工作在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力量,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协同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合力。深入落实中国气象局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全面深化气象事业改革的总体要求,着力提高“四个能力”、加快建设“四个一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以“大农村、大农业”需求为牵引,重点抓好农作物生产安全、气象防灾减灾、生态城市建设、冰雪资源开发等有木兰地域特色的现代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建设。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二)基本原则

1.需求牵引,服务引领。坚持把满足木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资源共享、统筹集约,大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公共气象服务保障能力。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2.跨越发展,争创一流。坚持以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的业务系统和管理经验,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的实施,确保全省先进、全市一流。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3.突出重点,项目带动。坚持围绕服务五常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服务城市发展战略实施这个大局,突出重点搞好气象现代化建设与五常现代化建设的衔接与配套,统筹协调发展,发挥气象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4.依靠科技,人才强业。坚持创新驱动,适应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趋势,建设研究型业务,带出一支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满足五常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建立布局完善的气象监测站网,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初步建成,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有效提升;公共气象服务领域更加广泛;气象事业深度融入五常市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科学高效的事业结构与社会管理机制;整体实力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在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城市气象服务保障、气候资源开发等领域处于全市领先地位;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三、“十三五”期间气象事业主要任务

气象事业要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一体化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合作和交流,同时要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对外交流合作向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发展。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一)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大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1.大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需求。提高决策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专业服务团队,增强服务针对性、敏感性和时效性,建立应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重大突发事件决策服务案例库。完善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开展公众气象服务需求与满意度调查,以社会需求为引领,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对预报产品进行深加工,形成不同风格、差异化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和影视节目,增强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在重点领域开展部门合作,建立交通、能源、水务、环境、旅游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专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和服务保障系统,建立规范的重大社会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机制,开展气象服务综合效益评估。加强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开发有针对性、有区域特色的气象服务产品,推动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2.加强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重大、转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加强短时、短期及中长期预报能力建设,提升预报预测水平,提高预报产品的精细化程度;制作高时空分辨率、无缝隙的精细化预报产品,提升对强对流天气种类的判识能力和定点、定量预报能力,将预警时间提前20分钟;预报产品实现分区、分级发布。开展数值预报模式本地开发与释用,提高暴雨、暴雪、寒潮、雾、霾、道路结冰等气象灾害与极端气候事件的诊断、监测、预警能力;提高空气质量监测预报能力,开展环境气象业务;发展延伸期天气预报技术,强化短期气候预测能力。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3.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布局,提高重点区域及灾害易发区的监测能力。建设配备新型自动气象站、云量云高仪、能见度仪、天气现象仪、固态降水传感器,实现地面气象观测全自动化;升级、加密遍布在乡镇、村屯的区域自动气象站网,实现对农村、林区、矿区的全覆盖;建设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遥感监测系统,城区自动气象站网加密到3—5公里,提升重点区域高影响天气的立体监测能力;增加固态降水、能见度、大气气溶胶、雾、霾、臭氧等观测项目,增强环境、交通、能源、旅游、生态气象观测能力。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二)全面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与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1.加快建立适应五常市特征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加快推进以防灾组织架构、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风险防范、防灾基础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围绕城市供电、供水、供气等运行保障以及城市积涝、防火等突发灾害研制预报服务产品,建立城市防灾减灾及重大工程建设气象业务服务保障系统。持续推进气象科普知识与气象灾害避险常识进学校、进工厂、进社区的步伐,提升社会群体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建设“互联网+气象服务”工程。加强大数据处理技术研究,建设公共气象数据资源和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时代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样、个性、互动的气象服务,重点打造“五常气象”官方微信、微博以及手机APP移动发布平台等新媒体品牌,全市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0%以上,解决灾害天气预警信息送达“最后一公里”问题。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2.加快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强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带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气象服务保障平台建设,强化为现代农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生产提供“直通式”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培育和发展为农气象服务社会力量,推动为农气象服务主体多元化,促进气象信息传播全面融入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体系,气象灾害防御全面融入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研发应用全面融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作用,实现气象大喇叭、电子显示屏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对接,实现气象防灾减灾信息的分层次、分类别发布。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应急机动作业队伍建设,完善作业效果评估系统,推动人影作业装备的现代化,有效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3.构建生态文明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气象科研业务系统、生态安全气象灾害防御系统、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系统、应对气候变化防控系统,实现天气气候要素监测预警向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延伸。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4.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编制应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清单,加强农业、水利、交通、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等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提高气候变化预测预估和气候变化决策分析能力;完善气象灾害易发区、脆弱区和高影响行业的防御标准和应急预案,加强气候变化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和适应措施研究,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利用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有效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三)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1.强化社会管理与依法发展气象事业的能力。加强与安监部门在防雷安全方面的联合监管合作,推动气象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政府化;健全执法机构,增大气象行政执法覆盖面,逐步提高社会管理能力。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2.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坚持科技与业务紧密结合,集中解决制约业务发展的关键科技问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突出重点领域,加强创新驱动,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和机制措施。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四、重点建设工程

   (一)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保障工程

1.粮食生产气象服务保障工程。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从促进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为目标来考虑。通过建设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网、加快构建农业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网,实现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编制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建立粮食生产气象决策服务系统,完善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强化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建设,提高农业灾害性天气预报精细化水平。强化农业生产趋势延伸期预报(10-30天)方法研究,提高粮食产量预报准确率,推进现代农业发展。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2.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程。强化农业气象灾害及森林草甸火险调查与综合分析,建立农业灾害气象指标、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风险评估。针对农业气象灾害、暴雨山洪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开展系列化服务,确保短时临近预警精细到乡镇。加快建立集监测、预警、评估为一体的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提升用对农业气象灾害特别是中小尺度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完善气象信息员管理监控平台,完成气象大喇叭、电子显示屏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对接。打造实施“互联网+气象”为农服务平台,融入五常市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3.设施农业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气象服务保障工程。在主要设施农业区布设相关气象监测设备,建立以设施农业为基础的农作物监测反馈系统。开展设施农业建设气象规划,建设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积极培育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力量。建设五常气象微信发布系统,将新型农业主体纳入其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气象服务。将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研发应用全面融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将9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及乡镇政府等重点服务对象纳入信息库,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为农气象服务全覆盖。大力发展“两牛一猪一禽”的时机,按照五常市畜牧产业布局建设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气象服务平台。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4.山洪地质灾害气象服务保障工程。为水库防汛和调度提供科学参考,推广中小河流防汛精细化气象监测预警平台,向防汛抗旱指挥部、水务局提供防汛抗洪科学依据。完善山洪易发区土壤水分监测和暴雨监测站网,加强流域及地质灾害卫星遥感监测,加强定量降水估测预报和强降水精细化监测分析水平,提高流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面雨量预报能力,提高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覆盖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实效性与反应能力。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二)生态气象服务保障工程

1.空气质量(雾、霾天气)预报预警工程。在空气质量监测点附近增加自动气象站,同步观测气温、气压、湿度、风等气象条件;开展风与污染物扩散浓度的分析;整理历史上雾、霾天气资料,继续完善空气质量(雾、霾天气)预报预警工程建设。加强与环保部门合作,联合开展五常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和会商工作,继续完善化学天气预报系统模式本地化释用,建立木兰县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系统。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2.旅游气象服务保障工程。围绕文化旅游、避暑度假三大核心产品,依托凤凰山、龙凤山水库、磨盘山等龙头景区,打造五常黄金旅游带、建设旅游数据处理中心、预报预警制作与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景区气象要素及负离子实况、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提高景区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气象灾害预警精细化水平。在旅游景区建设大气电场仪和闪电定位仪,开展雷电预警服务,对重点旅游景区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风险评价;建设智慧气象服务平台,融入智慧旅游服务项目,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提升五常市气象服务质量和形象,促进五常市旅游经济发展。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3.应对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建立气候变化(含气候灾害、极端与异常气候)监测、诊断、预测、评估平台;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开展气候变化影响预评估技术研究,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业务系统;开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对农业、旅游、交通、规划等领域适应对策研究;开展城乡规划及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候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开展风能、太阳能观测,研发风能、太阳能资源监测评估系统、开发利用气象服务保障系统,定期为政府或有关部门提供评估报告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三)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

1.指挥作业基地建设工程。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建设观测场及开放式车位、封闭库房、地下弹药库等附属设施,购置弹药运输车辆,配备人影作业指挥车。 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2.应急作业指挥系统工程。开发移动指挥平台、视频通讯系统与作业装备数据系统,及时掌握作业动态,按照移动作业装备布局,拟定作业方案、作业指标、作业范围,并实时跟踪监控,及时修订作业误差,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3.作业效果评估系统工程。不断充实、完善评估方法,布设相关专业设备,强化基础数据分析,为地方政府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4.作业装备现代化建设工程。重点发展新型火箭发射装置,逐步更新双管高炮,为高炮安装自动发射系统和安全防护盾,开展57mm数字化高炮试用。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四)城市气象服务保障工程

1.城市精细化预报服务保障工程。加强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风廓线等资料的同化,强化数值预报模式本地化释用技术研发,形成精细化格点预报,真正实现定点、定时、定量的精细化预报。加强集合预报产品应用,不断改进预报模型、完善客观预报方法,建立订正指标,开展预报产品质量评估,掌握误差分布规律。发展短时临近预报技术,在现有的雷达产品与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基础上,引进全国先进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软件,实现对雷达回波的外推,及时预报未来0-2小时的强对流天气。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2.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工程。建设云地闪电定位监测网、双通道微波辐射计,集成连接城区实时雨情监测系统,实现对城区排水设施以及流动水体的动态模拟,进行城市暴雨积水实时分析;2017年完成“智慧气象”工程立项,2018年底建设完成,显著提高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水平,2019年基本消除城市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盲区。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3.城市运行气象服务保障工程、交通气象服务保障。实时监测重要交通路段能见度、空气湿度等气象要素;建立冬季城市道路清冰雪气象服务系统,提高能见度、强风、积雪、强降雨、路面结冰等高影响气象条件监测分析和交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2017年建立冰雪气候交通保障系统,2018年建立水上交通气象保障工程,2019年完成气候交通综合保障工程,实现气象与大数据融合,随时可通过手机查看路况,确定自己的出行,预防因天气造成的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电力气象服务保障,积极与电力部门合作,加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提升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和信息共享能力;开展气象灾害对电网安全运行影响评估,加强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气候论证;加强电力生产调度专业气象服务。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4.社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保障工程。建立多个气象要素自动监测站,建立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实时发布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精细到1-3小时的气象预报信息,并提供精细化气象生活指数等多样化气象服务信息,并逐步向社区推广。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5.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工程。对每年固定举办时间的重大活动,提前3个月为活动举办方或组委会提供活动举办期间近十年历史同期气候概况及历史同期的极端天气情况。对临时举办的重大活动,提供7-10天连续滚动预报服务产品,在活动开幕式前一天,提供逐小时短时临近预报产品和雷达分析资料。根据活动需要,在现场安装便携式气象监测设备或利用移动气象应急指挥车,提供开幕式当天现场气温、湿度、风等及活动需要的其他气象要素。加强重大活动及突发事件应急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的决策气象服务支持系统、气象灾害风险和影响评估系统、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系统等气象服务技术支持平台,进一步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敏感性、针对性和社会效益。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6.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与防御保障工程。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开展公共场所跨步电压危险性分析、电子信息系统风险等级分析、雷电电磁环境分析以及综合风险计算,为项目选址、功能分区布局、防雷措施、雷灾事故应急方案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建立雷电监测预警发布系统建设大气电场仪、闪电定位仪等设备,通过加密雷电监测站点布局,形成有效的监测覆盖网络,为政府提供安全提示与决策信息,并建议政府在雷电易发区建设相应的避雷场所。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7.气象信息装备保障工程。完善网络机构规划和服务器分区,更换流控设备、交换机、专线路由器,设置网络防火墙,实现办公楼无线网络覆盖,并扩充网络带宽,按照业务需求开发相关调用软件。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五)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程

根据《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要求在各级气象部门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其作为五常市政府应急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该平台含应急指挥和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两部分,应急指挥平台是依托市政府系统办公资源,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检测监控、预报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平台依托气象业务系统和气象预报信息发布系统,整合民政、安监、卫计、公安、水利、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环保、交通、工信、教育等涉灾及监管部门应急平台信息传输功能,充分利用广电等各种预警信息发布手段,扩建信息收集、传输渠道,搭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接收与发布平台。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六)台站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工程

按照国家建设“一流台站”目标要求,完成五常市气象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整体提高基层气象机构发展环境和台站风貌,做到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分区清晰、特色鲜明,并实现气象业务大气探测自动化、预报会商可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到2020年,在硬件环境上达到“一流台站”标准。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五、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保障。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工作机制,统筹规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由气象部门牵头,会同发改、财政、农业、水务、畜牧、林业、工信、环保、国土等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积极推进本规划实施。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落实资金保障。做好项目库的申报,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与项目投入,以项目实施带动五常“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多方筹措资金, 落实“十三五”规划地方配套资金和小型建设项目。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完善科技支撑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构建完善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体系;建立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开展部门合作、局校合作,为重点工程实施和科研攻关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保障,建立科技创新评估体系,对各种研发活动的绩效水平进行合理评估。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强化改革驱动。按照全面深化气象事业改革的总体要求,着力在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提高质量、发挥效益上下工夫,推动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再上新台阶。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加强舆论引导。将气象科普纳入五常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通过气象科普基地、台站开放以及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形式面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普及气象灾害常识与避险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及时准确发布气象信息,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
bAM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